“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 全省高校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征集展示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大美校园’征集展示活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铁二十一局杯’全省短视频大赛”各项通知要求,鼓励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决定面向全省高校师生组织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全省高校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征集展示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活动以“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为主题,具体选题参照《“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全省高校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征集展示活动作品创作选题指南》(附件1)自行确定。
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甘肃开放大学、甘肃省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三、活动对象
本次活动面向全省高校广大师生开展,以团队或个人方式参与均可。
四、活动时间
作品征集:2022年5月26日﹣2022年6月30日
作品遴。2022年7月11日﹣2022年7月25日
作品展示:2022年8月8日﹣2022年12月25日
五、作品征集
本次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征集视频类作品。征集时间截至2022年6月30日。
1、微视频作品
作品要求:类型分为纪实纪录、卡通动漫、创新创意三类。文件格式为MP4,要求画面清晰、声音清楚、内容配字幕、时长不超过5分钟(超出时长将取消参评资格)、文件大小不超过600MB。
作品数量:各高校推荐作品3-5件。每件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2.微电影作品
作品要求:
以“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我心中的思政课”为主题,类型可选用多种电影类型。文件为 AVI 、MP4格式的原始作品,要求画面清晰、声音清楚、提倡标注字幕、分辨率不小于1920px×1080px、时长原则上5-10分钟以内,适合互联网传播;片头部分请标注微电影主题及学校院系、团队成员基本信息;选用的其他音乐、图片、影视等素材时应符合国家相关版权法规,一般不选用地图类素材。影视作品或自拍素材中涉及人物访谈内容时,应标注人物介绍。
作品数量:各高校推荐作品3-5件。每件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3.动画作品
作品要求:类型为动画短片类。动画短片须为 AVI 、MP4格式的原始作品,分辨率不小于1920px×1080px、时长原则上在10分钟以内。
作品数量:各高校推荐作品3-5件。每件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六、作品遴选
(一)作品推荐
学校对师生员工、教育工作者个人或团队报送的作品进行评。喊赐萍鲆笫吭裼磐萍。
(二)作品提交
1. 作品提交。高校须指定作品提交工作负责人1名,于2022年6月30日前将推荐作品按教师组和学生组分别统一提交至甘肃省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平台( www . gserc . cn )。在作品提交前,各学校需填写《“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会省高校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征集展示工作联系表》(附件2),并于2022年6月20日前将附件2发送至邮箱2134245463@qq.com ,待甘肃省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平台账号开通后,将通过邮箱及时向各高校联系人发送管理账户和平合具体操作说明。
2.作品信息提交。填写《“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全省高校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征集展示信息表》、《“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全省高校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征集展示汇总表》(附件4)。附件3与附件4须加盖推荐单位公章。作品征集展示信息表、汇总表 Word 版及盖章扫描版请于2022年6月30日前打包发送至邮箱2134245463@qq.com (作品请勿发送至邮箱)。打包文件中含一级文件夹:教师组或学生组,二级文件夹:作品类别,三级文件夹:信息表(标注“学校名称+组别+作品类别+作者”)与汇总表(标注“学校名称+组别+作品类别”)。
注:所有作品提交后,作品名称、作者及指导教师姓名均不能修改。报送的作品名称、作者及指导教师姓名须与汇总表上信息一致。作品提交和材料报送截止时间2022年6月30日。
(三)作品评选
作品评选工作将以在线评审的形式开展,确保评选结果科学、客观、公开、公平、公正。将邀请省内外有关方面的专家建立评审专家组,通过“甘肃省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平台( www . gserc . cn /)”进行评审工作,依据评审标准对参赛作品给出评分,大赛评审时间为2022年7月11日—7月25日。
七、作品展示
本次活动作品展示时间为2022年8月—12月,将优秀网络文化同创新开展宣传工作结合起来,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结合起来,将通过省广电总台、甘肃新媒体集团、中国甘肃网、每日甘肃网、“学习强国”甘肃学习平台、甘肃省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展示本次活动优秀遴选作品,努力扩大活动影响。
八、有关要求
(一)所有作品要求政治导向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二)所有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参与者应当确保对其来稿作品享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知识产权,严禁剽窃、抄袭等一切不当或违法行为。关于剽窃、抄袭的具体界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规定。
(三)参与者提交作品后即视为许可主办方与承办方无偿使用或授权第三方无偿使用该作品。参与者同意免费授予主办方与承办方对来稿作品宣传、展示、发表、放映、出版、复制及信息网络传播的权利。参与者应确保其作品不涉及法律纠纷,由此产生任何纠纷,均应由参与者本人或单位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四)主办方与承办方拥有对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展览出版权,但不承担包括因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出现上述纠纷,组委会保留取消其参与资格的权利。
(五)本次活动主办方将不颁发任何奖品或证书,各高校可合理给予优秀作品的作者奖励。
(六)任何个人及单位一经投稿,即视为同意并遵守本工作方案所有规定,一切违规行为均应承担相应后果。
(七)答高校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加强沟通,广泛动员,积极推荐,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认真作好推荐作品的审核把关,充分发挥网络文化活动滋养人心、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一网络空间主旋律更加高昂、正能量更加充沛。
附件1
“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全省高校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征集展示活动作品创作选题指南
1.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深刻认识,对“十个明确”的深刻内涵及其内在联系、“十三个方面”重大成就蕴含的重大思想观点的理解进行宣传介绍。
2.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的重要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重要足迹,在寻访实践中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的精神要义。
3.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致信:亟ㄐ10周年、给师生和教育界回信、出席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两院院士大会等重要会议时对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理解艺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地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嘱托,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精神要义上来。
4.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5.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表达青年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6.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自觉草法学法守法用法。
7.献礼党的二十大,聚焦“我们这十年”,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8.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9.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及反奸防谋、反恐防恐、反邪教等方面阐释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11.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倡导文明理性健康上网,提升网络素养,培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争做校园好问兴,管造清朗网络空间,共建美好网上精神家园。
1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思考和实践。
13.讲述青年学生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科研攻关等重大行动中投身祖国、建功立业的生动事迹,体现青年学生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的青春风采。
14.体现青年学生敢为人先、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实学实干、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奋斗品质,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抱负决心。
15.讲述陇原儿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彩故事和崭新业绩,记录龙源大日新月异的变化,捕捉全省各地、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感人瞬间。
16.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17.促进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成为大学生的思考与实践。
18.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思政工作的对策分析。
19.学习弘扬科学家精神,围绕“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内涵,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的氛围。
20.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品牌在历史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生动故事。
21.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所在地区和高校文化中的“四史”学习教育元素,培育优良校风学风。
22.展示校园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生动呈现师生校园生活的可喜变化,以小见大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取得的非凡成就。
23.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24.开展诚信教育,围绕学习学术、助学贷款、就业求职等方面的问题,提升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意识,营造守信良好氛围。
2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6.在扫黑除恶,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环境,共建平安校园,提升广大师生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27.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高反诈防骗能力,提升师生自我防护和遵纪守法意识。
(供创作参考,不限于以上主题)